#Scrum 那些會遇到的大小事【二】– Sprint Planning Meeting

分享

現實狀況,可能更為複雜且彼此環環相扣,本系列僅提供參考

簡介

Sprint Planning Meeting[1]

  • 參與人員:Scrum Team Members, Product Owner & Scrum Master
  • 會議時間:分上下半場(WHAT-Meeting & HOW-Meeting),各約兩個小時
  • 會議主要目的:
    • WHAT-Meeting —— 這個Sprint的目標是什麼?要完成什麼?
      PO定義該Sprint的目標、發表與解釋已預先挑選的Stories;團隊針對這些Stories提出問題、評估該Sprint的Capacity[2]可以完成哪些Stories。
    • HOW-Meeting —— 要如何完成目標與任務?
      團隊將Stories個別轉化成多個任務,並指派每個任務負責人

# Planning Meeting總是開很久?

這個狀況可能與Grooming有間接的關係,可參考上一篇「Sprint Grooming Meeting」。另外根據Scrum機構建議[3],Story應該適時保有Priority與Point,為接下來的Planning Meeting做準備,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在WHAT-Meeting估Point而縮短會議時間。

如果反而是在HOW-Meeting耗時,可以檢討一下任務切割的方法,每個開發者習慣不同,所以沒有一定的標準囉(往後我會另外分享個人任務切割的方法~)

# Velocity真的有參考價值嗎?

過去參與的團隊,幾乎都直接忽視Velocity的重要性,可能它過於虛幻、不切實際或難以執行,導致無法體會到它真正的魅力。但要好好地發揮它,需要遵守前面提到的幾個概念:

  1. 經常維護Product Backlog(調整Story的Priority與Point)
  2. Commit Story時,有謹慎評估Capacity
  3. 尊重且專注於當前承諾的項目

Velocity準不準確、是否有參考價值,幾乎取決以上的堅持,為什麼這麼說呢,以下分享過去的案例:

一個團隊,兩樣情

曾經與團隊的PM建議,是否可讓團隊試著堅持上述的概念跑幾個迭代(當時還沒正式跑Scrum,所以我們不會用到Scrum的關鍵字作為溝通),PM很Nice,而且我們是新的團隊,主管也願意讓我們試試。

於是,每當我們在評估時程時,PM有團隊的平均Velocity,每當新迭代要決定做哪些卡片時,我們會加總預計要做的卡片的Point來與Velocity進行評估,例如:

平均Velocity = 40 points
預計要做的Point總和 = 30 points

由於Velocity > 預計要做的Point總和,因此PM會再從他的待辦清單中抓幾個給團隊做。如果有其他狀況呢:

平均Velocity = Pvelocity
預計要做的Point總和 = Ptotal

Pvelocity 接近 Ptotal,團隊可以建議PM不要再加卡片,希望可以抓一點Buffer,以應付插件;或者團隊想要改進一些開發上遇到的問題(例如:文件不齊全、需要與設計團隊討論介面等等)

Pvelocity 小於 Ptotal,團隊可以建議PM砍一些卡片,避免負載過高;或者團隊想要挑戰看看。

根據上述的狀況,PM與團隊獲得了一個溝通的依據。跑了幾次迭代後,Velocity會不停地修正,Velocity好不好用、適不適合團隊,大概就有一個共識了。另外一個好處是,主管可以參考Velocity,作為團隊績效與運行效率的評估(數據會說話)。

後來加入數名其他專案的同事,但由於我們不強迫每個人都要配合估Point,且他們已有個人的開發習慣與隸屬於不同組的Leader,所以新成員就沒參與估Point與參考Velocity。憑直覺估時程雖然很快,但通常是不可靠的,而且容易因為要趕時程,導致產品品質下降、累積可觀的技術債。

參考資料

[1][2] THE SCRUM FRAMEWORK TRAINING BOOK BY INTERNATIONAL SCRUM INSTITUTE™,第78頁
[3] THE SCRUM FRAMEWORK TRAINING BOOK BY INTERNATIONAL SCRUM INSTITUTE™,第65頁

1 Commen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